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产业资讯

让中国人吃上全世界最便宜的羊肚菌,这位“蘑菇先生”做到了!

发布时间:2022-07-28

      在云南省昆明市,即便进入雨季,不少野生菌价格依然较高,大多数可食用的野生菌仍无法被人工繁育。

      作为世界四大名菌之一,羊肚菌国际市场价格高昂。不过,靠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和他的科研队伍,中国突破了羊肚菌人工种植的高产、稳产技术,如今中国人可以吃到世界上最便宜的羊肚菌。

      “你们在市面上看到的羊肚菌,应该是人工种的。多亏咱们现在人工种植技术水平高,大家才有这样的口福……”一进入杨祝良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全是菌类期刊专著,杨祝良侃侃而谈。

      中国是羊肚菌科物种的世界分布中心。乍看一样的羊肚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却有30多个不同物种。从中找出既容易人工栽培、又高产稳产的物种,谈何容易?

      近10多年来,杨祝良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地采集菌株,终于筛选出十几种适合人工栽培的菌株。投放到市场的第一年,便见到了效益。可转年再种,有的菌株却出现明显退化,“有的产量骤降,有的干脆不长。”杨祝良带领团队在基因层面揭示了羊肚菌退化的原理。“现在只要检测两个基因,就能判断菌种是否退化、是否合格。”

      为推进包括羊肚菌在内的诸多重要真菌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杨祝良带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启了我国对西南大型真菌的系统研究。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如今已形成了一支国内、国际真菌学研究的重要队伍,研究内容涵盖了真菌系统学、真菌发育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真菌化学、保护生物学、珍稀真菌驯化栽培等。

      2007年以来,杨祝良带领研究人员持续开展了我国羊肚菌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优良菌种选育工作,获得菌株8920余株,发现中国是全球羊肚菌属的现代物种多样性中心,筛选出包括‘昆植1号’和‘昆植2号’在内的羊肚菌优质高产核心种质30余株,证明了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等14个物种皆为异宗配合,揭示了羊肚菌复杂的生活史。
      研究还发现,产量不稳定是菌种快速退化所致,利用交配型基因的特异性,创新性地提出了生产菌种退化与否的早期“1+1交配型基因”检测技术,解决了羊肚菌高产和稳产菌株检测难题。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对羊肚菌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发表相关文章1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3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创新为羊肚菌高产和稳产栽培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了解决羊肚菌供需矛盾,保护羊肚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惠益分享,杨祝良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春播夏收”、“夏播秋收”和“秋播冬收”全新种植和管理模式,将大田种植的成菇率提高了20-30%,将种植周期由过去的120-180天缩短至60-100天,实现了羊肚菌大田四季高效栽培。更为可喜的是,科研团队又取得了羊肚菌工厂化栽培的成功,为该类资源利用开创了新途径。

      羊肚菌现已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目前在我国云南、四川、甘肃、贵州、重庆等省市,羊肚菌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在全国累计示范种植已达16800余亩,经济效益达1.5亿余元,有效助力了边远山区的“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好评,显著减少了对野生羊肚菌的采撷。
      杨祝良表示,最喜欢别人叫他“蘑菇先生”。“这还是一位小学老师起的名。当时我去给一所小学做科普,老师介绍我时叫我‘蘑菇先生’,我觉得特别准确,我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