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政策法规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法治根基

发布时间:2024-06-05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3年12月29日,习近平主席签署国家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该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国粮食领域首部宏观层面的系统性法律,对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意义重大。该法深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到收储运加销及节约减损各环节作了系统规定,对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推动法律落地见效,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重要意义。只有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战略重点和实践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中央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迫切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将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方面已经实践检验成熟的改革举措和制度成果予以确认支持和规范。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就是以法律的形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制度化、法定化,形成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夯实法治基础。

 

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法律要求。粮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确立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原则和系列重要制度。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马铃薯、甘薯等列入粮食法律定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消费需求;提出健全粮食安全责任机制,首次在法律中明确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政治责任;把提升耕地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将“国家建立严格的耕地质量保护制度”首次写入法律,并规定了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和实施机制;明确国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和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从多个方面增加了推动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同步发展的相关规定,调动和保护好 “两个积极性”。这一系列新的法律规范,明确了工作抓手,强化了制度约束,要充分学习好、掌握好、落实好。


明确工作责任,坚定抓好贯彻落实。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方要立足自身、廓清责任、抓实举措,确保粮食安全保障法真正落地见效。相关部门要对照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要求,积极组织制定、清理、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地方也应结合实际做好调整完善,加强法律实施的协同性。学法知法才能守法用法,各地要加强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培训和解读,督促引导干部职工学好法律原文、掌握精髓要义、依法履行职责,监督法律实施,特别要确保执法人员准确、全面理解把握法律相关规定,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要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普法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粮食安全意识,引导形成尊法守法的社会风尚,为法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增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力、信心和能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实施好粮食安全保障法,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以高水平法治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护航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评论员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