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产业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艳:促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发布时间:2025-03-11


      农业微生物产业指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相关工程技术的产业,具有生物工程、高增值农业的产业特征,包括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是我国“十五五”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有力推动我国农业从传统模式向高效绿色模式转变。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副主任刘晓艳带来了关于促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建议。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涉及植保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饲料微生物、食用菌等多个类别,初步建立了我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据预测,2030年农业微生物技术可使作物增产1.3亿~2.5亿吨,减少500万~2000万吨粮食损失。截至2023年,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规模接近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0%,企业数量已超过2000家。因此,加强农业微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意义重大。

      刘晓艳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微生物产业缺乏顶层设计、农业微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研发投入不足、农业微生物产品在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管理上存在不足等方面。

      为此,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建议设立“农业微生物”产业技术体系。将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修复等农业微生物产业整合在一起,统筹设计,成立“农业微生物产业技术体系”,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共同推动产业内的科技成果创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第二,建议加大农业微生物产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推进包括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农业微生物战略科学家。将微生物种业纳入现代种业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对实施农业强国战略的支撑。

      第三,建议制定和完善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微生物种业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微生物种业发展、菌种资源管理、微生物安全等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及法规,确立新研发功能菌种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适应微生物特点的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菌种溯源制度等。明确行业中生物安全和伦理“红线”,保障农业微生物产业和相关生物技术的良性发展。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