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推进助农方式“以旧换新”
发布时间:2025-03-26眼下,春耕正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无人驾驶农机、扦插机器人等“神器”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植物工厂、数字农田科技感满满,科技助农绘就“智慧春耕”新图景。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转型,农文旅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壮大,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效、精准、现代化的新型助农方式让乡村全面振兴的动能更加强劲,兴业、强县、富民一体推进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这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跳出农业看农业,运用系统思维,推进助农方式“以旧换新”,以更加多样的手段、更加科学的方式,实现农业发展从“输血”到“造血”、从“生存”到“生长”的转变。
助农不能只停留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上,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才是硬道理。应加快发展农村新电商,将更多“流量”引向乡村。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健全村级电商服务和快递网点,建立农特产品直播基地和公共直播间,培育乡村主播,解决农产品叫好不叫座的“老大难”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民在发展产业、改善生活、美化环境、建设乡村等方面的需要也在不断升级,内容日益丰富,标准不断提高。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助农,进一步畅通“知识下乡”渠道,通过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等,引进一批“智囊团”,有利于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让助农工作更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需求。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新农人,凭借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能力,赋予乡村更广阔的发展想象空间。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扎根乡野,要用好这股乡村振兴的新鲜力量,全链条帮扶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建设一支眼界宽阔、敢于拓展的“新农创”队伍,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本领过硬的“新农匠”,让扎根田野乡村的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