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会员风采

【产区风采】江西鄱阳县:小木耳大作为 鄱阳县产业扶贫掠影

发布时间:2016-10-25
本网讯(记者 刘虹利)秋风拂过,稻子随风摇曳,像金黄色的海洋掀起一道道波浪。9月22日,记者走进鄱阳县珠湖乡鑫润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木耳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木耳菌棒摆放田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排场。上前一打听,原来,眼前忙得热火朝天的工人,都是当地村民。
  “不辛苦点,哪赚得到钞票。木耳种植时间刚好是农闲,又不耽误种地。”傍晚6时左右,周家村贫困户周德水依然弓着背在田间劳作,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县里政策好,一门心思为我们想招。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带头搞木耳种植。政府还帮着贷款。”看着村干部的诚心,想着种木耳的收益,今年下半年,老周说干就干,将自家的2亩田地流转到基地,还在基地做帮工。光是做工,老周一个多月就有近3000元的收入,而且还是现钱。
  脱贫不脱贫,难点在村组,关键在群众。为消除村民顾虑,珠湖乡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主推、银企社协作助力、村干部牵头带动、贫困户自愿参与”的产业扶贫路子,成立了两个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7个村建立木耳基地,引导村干部主动带头发展产业,站在田埂上的村文书周龙清就是其中一个。“一开始还真是心里打鼓,可如果村干部都怕,那更别说老百姓了,脱贫从何谈起?”作为合作社社长,周龙清特地从“中国黑木耳之乡”浙江龙泉请来师傅徐宝根给村民上课。“老乡们可积极了,攒着劲学。说是学好了,能种出好木耳,卖个好价钱。”徐宝根说。
  今年,珠湖乡种植木耳180亩,直接带动129户贫困户、516名贫困人口。就在该乡村民憧憬小木耳变“黑金子”时,鄱阳县北部的侯家岗乡和石门街镇早已尝到甜头。2014年底,鄱阳县在总结以往产业扶贫工作经验与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四色一游”(黑色:黑木耳;绿色:蔬果、苗木、茶;白色:莲藕;金色:蜂蜜;旅游),其中,可让贫困户在短期内真正实现精准脱贫的食用菌种植是一个重点。2015年,侯家岗乡和石门街镇共有12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种植,种植面积达361亩,参与贫困户387户,参与贫困人口1355人。
 今年55岁的李九斤是侯家岗乡太平坦村渡船组村民,老伴残疾,小孩外出打工。去年5月,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李九斤,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也能搭上县里的食用菌种植脱贫快车。谈起种木耳的收益,眼前这名农民朴实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去年,我种了1万多棒,刨去杂费,赚了三四千元。所以,今年我扩大种植面积,种了3万多棒。”
  “凡贫困户发展种植食用菌,县里均给予产业发展资金奖补,按每种植食用菌一棒奖补1.5元。贫困户最高一户可享受1万元补贴扶持。此外,贫困户还可获金融扶持,每户可贷1至5万元,享受基准利率。县政府会在产业扶贫资金中予以利息100%贴补。”鄱阳县扶贫办主任郑晓明介绍,为避免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变成民政救济资金,持续发挥产业扶贫资金的“造血”效应,在脱贫攻坚1至3年内,农户奖补资金及贷款资金均通过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及乡镇脱贫工作站三者共同签订合作种植管理协议,由乡镇脱贫工作站代收代支,封闭运行,直至农户真正脱贫,才将奖补资金转入贫困户“一卡通”。
  扶贫打赢翻身仗,小木耳可有大作为。记者从传统食用菌种植户了解到,如气候正常,在雨量适宜条件下,每亩收成能达到1万元左右,同时实行“稻-耳”轮作,一季稻种植不受影响,农户每亩田可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整理自: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