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山东青岛食用菌循环“生态链”:一年获利达上百万元
发布时间:2017-03-13
张逸今年50岁,2004年12月份,她和丈夫刘军从山东蓬莱回到胶州铺集镇孙家村建起了一个小型木床板材加工厂,后来随着生意变好陆续又筹资购置了全套木床板生产线,并扩大了厂房规模。
“一开始建厂时,我们进的全部是半成品木板,成本太高。为了降低成本,后来干脆购进原木自己加工半成品,可这样一来,木屑下脚料也就增多了,以前这些木屑大都以几十元一吨的价格卖给小型木板厂或一些企业用来烧锅炉,价格便宜不说,还得出车送,根本不赚钱,有时甚至还得赔上运费,那时如何处理下脚料真成了一大难题。 ”张逸说,一个偶然机会,她得知木屑可用来做食用菌,2013年她去青岛农业大学学习技术,后来还聘请大学食用菌专业教授利用木屑做起了种植木耳试验,最终获得成功。第二年,她利用木屑建立了胶州市第一个占地30多亩的吊栽黑木耳种植基地。
几年摸索掌握种植门道
“那时候,我只是想把自家木器厂的废弃木屑利用起来,因为白白扔掉确实可惜了。后来,考虑到当地玉米棒、麦秸这些秸秆大都当成垃圾扔掉,朋友建议我用秸秆种植食用菌,我觉得可行,就想试一试,没想到还真找到了一条赚钱门路。 ”张逸说,为了弄明白这门技术,她先后参加了青岛市农业局和省食用菌协会组织的培训,还到省农科院、泰安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拜访,并先后来到江苏、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福建等地向食用菌同行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她逐渐摸清了食用菌种植门道,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名食用菌种植专家。这些年,她选用木屑、玉米棒、麦秸、棉籽壳等原料共种出了木耳、香菇、大球盖菇、平菇等食用菌品种,还和农科院开展课题合作,将食用菌废菌棒转变为有机质肥料,真正形成了特色循环农业。
一年获利达到上百万元
近日,在张逸所建的这个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只见一个大棚内地面上垒起了一排排“土墙”,上面的缝隙中长出了一簇簇粗柄状蘑菇,暗红色的菌盖,白白的伞柄,让人看了欣喜不已。
“这就是用玉米秸棒作为基料培育出的大球盖菇。 ”张逸说,大球盖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食用菌新秀,营养丰富,口感极好,具有“素中之荤”称号,目前市场前景广阔。
“大球盖菇一年生长两季,批发价在每斤15元左右,按照每个占地一亩的大棚产菇5000多斤计算,仅这一品种年利润就可达10多万元。”张逸说,经过前期反复试种,目前她已经研究出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的品种和方法,今年将拿出100亩林地试种。 “现在我的基地里总共种植食用菌100多亩,一年获利100多万元不在话下。”张逸说。
通过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早在2013年底,张逸就成立了“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她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10个冬暖式食用菌大棚,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推广种植食用菌,吸引周围村民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现在合作社总共有100多名社员,我们直接向他们出售菌棒,平时他们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向我们的技术人员咨询,种出的蘑菇再由我们回收。”张逸介绍说,“这些社员种植面积大都在1亩左右,平均年获利3万多元。 ”
张逸说,2014年,她为基地生产的香菇、木耳、大球盖菇等产品注册了“益菇园”商标,目前合作社被授予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实训基地,省农科院还在这里设立了 “青岛市珍优高效食用菌专家工作站”,专门为合作社提供从食用菌品种到栽培模式以及深加工全产业链科研技术支持。
“我们合作社现用玉米秸、豆秸、玉米芯、麦秸、花生壳、麦糠、棉籽壳和木屑这8种原料种植食用菌,如今每亩地年平均可消化各种秸秆5吨左右,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从这几年市场来看,食用菌行业是一个‘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它行业争资源’的朝阳产业,今后我会把食用菌生产作为一项事业好好做下去。”张逸说。
小镇要打造成青岛食用菌基地
“现在我们镇上菌类种植已拓展至大球盖菇、香菇、秀珍菇、榆黄蘑等品种,全镇现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3家,年产菌类200多吨,年产值60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胶州铺集镇农办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几年,他们会利用大棚、大田广泛开展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种植,积极打造青岛食用菌基地,辐射当地殷家庄、彭家庄、逄家沟、林家庄和张家屯等村庄。(整理自: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一开始建厂时,我们进的全部是半成品木板,成本太高。为了降低成本,后来干脆购进原木自己加工半成品,可这样一来,木屑下脚料也就增多了,以前这些木屑大都以几十元一吨的价格卖给小型木板厂或一些企业用来烧锅炉,价格便宜不说,还得出车送,根本不赚钱,有时甚至还得赔上运费,那时如何处理下脚料真成了一大难题。 ”张逸说,一个偶然机会,她得知木屑可用来做食用菌,2013年她去青岛农业大学学习技术,后来还聘请大学食用菌专业教授利用木屑做起了种植木耳试验,最终获得成功。第二年,她利用木屑建立了胶州市第一个占地30多亩的吊栽黑木耳种植基地。
几年摸索掌握种植门道
“那时候,我只是想把自家木器厂的废弃木屑利用起来,因为白白扔掉确实可惜了。后来,考虑到当地玉米棒、麦秸这些秸秆大都当成垃圾扔掉,朋友建议我用秸秆种植食用菌,我觉得可行,就想试一试,没想到还真找到了一条赚钱门路。 ”张逸说,为了弄明白这门技术,她先后参加了青岛市农业局和省食用菌协会组织的培训,还到省农科院、泰安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拜访,并先后来到江苏、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福建等地向食用菌同行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她逐渐摸清了食用菌种植门道,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名食用菌种植专家。这些年,她选用木屑、玉米棒、麦秸、棉籽壳等原料共种出了木耳、香菇、大球盖菇、平菇等食用菌品种,还和农科院开展课题合作,将食用菌废菌棒转变为有机质肥料,真正形成了特色循环农业。
一年获利达到上百万元
近日,在张逸所建的这个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只见一个大棚内地面上垒起了一排排“土墙”,上面的缝隙中长出了一簇簇粗柄状蘑菇,暗红色的菌盖,白白的伞柄,让人看了欣喜不已。
“这就是用玉米秸棒作为基料培育出的大球盖菇。 ”张逸说,大球盖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食用菌新秀,营养丰富,口感极好,具有“素中之荤”称号,目前市场前景广阔。
“大球盖菇一年生长两季,批发价在每斤15元左右,按照每个占地一亩的大棚产菇5000多斤计算,仅这一品种年利润就可达10多万元。”张逸说,经过前期反复试种,目前她已经研究出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的品种和方法,今年将拿出100亩林地试种。 “现在我的基地里总共种植食用菌100多亩,一年获利100多万元不在话下。”张逸说。
通过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早在2013年底,张逸就成立了“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她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10个冬暖式食用菌大棚,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推广种植食用菌,吸引周围村民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现在合作社总共有100多名社员,我们直接向他们出售菌棒,平时他们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向我们的技术人员咨询,种出的蘑菇再由我们回收。”张逸介绍说,“这些社员种植面积大都在1亩左右,平均年获利3万多元。 ”
张逸说,2014年,她为基地生产的香菇、木耳、大球盖菇等产品注册了“益菇园”商标,目前合作社被授予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实训基地,省农科院还在这里设立了 “青岛市珍优高效食用菌专家工作站”,专门为合作社提供从食用菌品种到栽培模式以及深加工全产业链科研技术支持。
“我们合作社现用玉米秸、豆秸、玉米芯、麦秸、花生壳、麦糠、棉籽壳和木屑这8种原料种植食用菌,如今每亩地年平均可消化各种秸秆5吨左右,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从这几年市场来看,食用菌行业是一个‘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它行业争资源’的朝阳产业,今后我会把食用菌生产作为一项事业好好做下去。”张逸说。
小镇要打造成青岛食用菌基地
“现在我们镇上菌类种植已拓展至大球盖菇、香菇、秀珍菇、榆黄蘑等品种,全镇现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3家,年产菌类200多吨,年产值60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胶州铺集镇农办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几年,他们会利用大棚、大田广泛开展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种植,积极打造青岛食用菌基地,辐射当地殷家庄、彭家庄、逄家沟、林家庄和张家屯等村庄。(整理自:青岛全搜索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