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通知公告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国家食用菌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8-06-29

国家食用菌良种联合攻关成员单位: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特色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工作的通知》(农办种﹝2018﹞12号)要求,四川省牵头负责国家食用菌良种联合攻关工作,现将《国家食用菌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方案》印发你们。成员单位要在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指导下,按照方案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及时、全面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报送书面总结报告。秘书长单位要配合攻关专家委员会,加强对各成员单位工作的监督、考核与验收管理,适时公布考核评价结果,做好攻关全面总结工作,提出进一步完善攻关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川省农业厅
2018年6月22日
附件:国家食用菌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部领导的指示要求,借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的成功经验,种子局会同科教司,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密切衔接,组织开展优势特色作物良种科研联合攻关。鉴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布局和科技基础,由四川省牵头,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为核心,组织国内相关优势单位,开展食用菌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特制定食用菌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实施方案。
  一、产业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食用菌在种植业中位居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位。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6年产量3596.66万吨,产值2741.78亿元,产量规模占全球的75%以上。我国食用菌栽培种类60余种,其中商业规模化栽培种类30种(类),占总产98%,其中百万吨以上的大宗栽培种7类(11种)占总产85.6%。栽培用种量216万吨,折合432亿袋;原种用量5.4万吨,折合16亿瓶(袋)。然而,我国食用菌种业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生产用种综合农艺性状差,菌种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用种杂乱,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导致的菌种事故时有发生,菌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对菌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专业化技术的严重匮乏,极大地吸引了美国、日本等国外食用菌专业菌种公司,我国已经成为国外专业菌种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国内食用菌种业市场不断被挤占,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食用菌种业的生产实力和技术水平与产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种业的系列化产业技术研发和国产化已迫在眉睫。针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调查分析食用菌种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
  (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缺乏,自育品种综合性状差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调查分析表明,近10年来,30种商业化栽培种类生产流通品种有300个左右,其中大宗栽培的6类11种生产流通品种有100个左右。大宗栽培的6类11种中,除木耳、双孢蘑菇、白灵菇没有品种权问题外,其他种类品种权问题严重。目前我国主栽的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甚至珍稀品种的斑玉蕈、灰树花等都是“盗版”品种天下。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缺乏,生产用种难以更新换代。加入UPOV以来,大量“盗版”品种的使用,一直遭受国外育种者的抱怨,大量出口的种类问题更加严峻,贸易风险如影随形。特别是近20年产业转型升级金针菇、杏鲍菇、斑玉蕈、双孢蘑菇等工厂化生产的种类,几乎完全靠从国外购买菌种生产。可以说,我国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菌种完全受制于人。
  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年与育种相关的科技投入严重匮乏,造成种质资源储备少、评价种质少、可利用资源少,缺乏育种相关的系列技术平台,缺乏食用菌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这导致育种效率低,育成品种综合性状差,导致生产者把良种的目标投向国外,购买品种使用权或使用“盗版”品种。
  (二)菌种生产技术落后,专业化种业技术几乎为零
  国外食用菌菌种生产完全是自主生产或授权生产,实现了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与有机融合。在专业建筑设施和仪器设备以及精准环控条件下,优良品种成为优质菌种,菌种生产完全实现了专业化。
  我国食用菌菌种2001年纳入《种子法》管理,2006年农业部出台了《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但是,种种原因形成的菌种作坊式生产方式仍难以改变,也尚未研发形成适用的专业设备设施。生产设备设施简陋,种源没有应有的维护和保障,菌种老化退化严重,菌种质量持续下降。目前,全国农业生产方式使用的菌种,80%以上来自这种作坊式“三无”生产者(无工商注册、无生产许可、无质量标准)。2009-2014年连续抽检,合格率仅14.5-65.2%。
  二、总体思路
  集聚国内食用菌育种优势科研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食用菌企业和优势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的攻关联合体为依托,在食用菌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组织指导下,创新任务统分结合、资源有条件共享、收益按比例分成、政府与企业共同投入的联合攻关机制,政产学研用结合,构建食用菌商业化育种和专业化菌种生产体系,搭建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发掘利用、育种技术与标记开发、新材料和骨干亲本创制、新组合筛选与优势品种测试平台,创制和鉴定一批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和不同生产方式需求的优异种质资源,选育一批满足市场需求、性状优良、特色突出的多样化、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初步实现菌种专业化生产,菌种质量显著提高,提升食用菌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转型,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攻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