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产业资讯

浙江:龙泉“稻耳轮作”让“冬闲田”变身“冬宝田”

发布时间:2019-01-23

    “通过‘稻耳轮作’的模式,家里一年增加了10余万元的收入!”日前,浙江龙泉市八都镇四村村民吴宗平兴奋地说,去年他就利用“冬闲田”培育黑木耳,一共栽培了10亩,效益非常可观。黑木耳培植实行“稻耳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即每年9月中下旬收完稻谷后,就在田里布下菌棒,一直可以采摘到第二年清明节,让“冬闲田”变身“冬宝田”。

    早在2001年,龙泉就首创“稻耳轮作”模式,因为占地少、见效快,发展势头迅猛,广大农户、合作社纷纷学习推广“稻耳轮作”模式。黑木耳种植数由最初的500多万棒猛增至1.8亿棒,有效促进了龙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013年,龙泉引进“黑山”木耳新品种,通过4年试验示范全面替代了“916”品种,并推广“前期菌棒集约化加工+后期分散式”管理模式和黑白膜大棚标准化养菌等技术,改进灭菌工艺,节约木材资源,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提升了黑木耳产量与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并不断向周边辐射,拓宽了产业的横向布局。
    除了“稻耳轮作”模式,龙泉还积极推广菜稻、药稻、油稻等耕地轮作模式,充分利用水稻“冬闲田”,提高亩产值。截至目前,龙泉全市采用耕地轮作的总面积已达30000多亩。不久前,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等前来参观考察,相关轮作模式得到了专家组的频频点赞。
    龙泉市食药用菌产业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还开展了以竹渣替代木屑的黑木耳替代基质试验,尝试节约木材资源、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开展了黑木耳液体菌种研发及出耳试验,研制成功后,借助污染少、省劳力、出耳齐等优势,将有利于开展工厂化生产,实现食用菌产业新突破。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