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专家视角

“蕈菌先生”助推中国香菇“香溢”世界

发布时间:2019-02-15
    张树庭积极提升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的影响力。在1981年悉尼国际食用菌大会上,主办方邀请张树庭在每个东南亚国家提名一位科学家参会,“能否在已提名的名单中增加一名中国的科学家?”在张树庭的推荐下,最终有两名中国专家与会,这是中国食用菌科学家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
    1988年,张树庭主持的第一届国际蕈菌学术会议在香港举行。会议期间,各国学者对中国香菇产业发展产生浓厚兴趣,会后掀起一股考察、投资大陆食用菌的热潮,并签署成立了“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对促进学术交流、投资合作发挥作用。
    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不足10万吨;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3500万吨,产值高达2742亿元,中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张树庭“中国成食用菌超级强国”的预言,已经变为现实。
助推:“上海菇业”大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到浦东,那里还是一大片农田和土房,刚从荷兰引进了温室大棚,谁能想到现在摩天大厦林立,变化之快不可思议!”张树庭感叹,虽然经常来上海,但每一次这座城市都是新的面貌。“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魅力。”
    张树庭最近一次到上海,是去年12月下旬,为今年11月12至1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九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而准备。这是上海第二次主办这一全球食用菌界最重要的大会,早在2005年,在张树庭教授的支持和倡导下,第五届国际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在上海举行,成为世界食用菌界首次在中国召开的专业大会,也是中国食用菌界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
    “这次,上海不仅是大会的主办方,而且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谭琦,还当选了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和产品学会的主席。”张树庭欣喜地说。这标志着上海已经能够为世界食用菌产业输出核心人才,与他长期倾注的心血密不可分。
    多年来,张树庭将多位在国际享有盛誉的食用菌专家学者请来上海,并推荐和资助多名上海专家学者赴国外参会培训,为上海培养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科技工作者,他们也都成长为上海菇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在上海市农委的支持下,上海建设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举办国际培训班,向国外学员介绍中国食用菌的传统文化和栽培技术,张树庭教授不顾耄耋高龄,每年亲赴上海授课,还将毕生收藏悉数捐赠,建成“张树庭教授学术精品珍藏馆”。
    第一批回中国开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的授业者、第一位引进双孢蘑菇二次发酵技术的传播者、第一位推广废棉栽培草菇技术的发明者、第一位在中国引进推广凤尾菇的先行者、第一位定论“中国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起源地”的考证者……
    “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实;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张树庭教授曾用一首小诗描述食用菌的特征。坚实的意志、宝贵的品格,不正是这位“蕈菌先生”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