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专家视角

赵春江:农业数字经济规模2025年将达1.26万亿

发布时间:2020-12-25

   “目前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1.26万亿,抓住数字技术机遇,快速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日前在“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颁奖典礼中透露。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国内首届数字农业种植竞赛,大赛评委及科学顾问团队汇聚了全球数字农业领域的顶级专家,评委会由赵春江院士领衔。历经120天激烈竞争,16日比赛结果揭晓。  
   赵春江在当天的主题演讲中阐述了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做科学决策,可实现多因素协同和智能控制,农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劳动,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人工劳力不足、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在未来的无人农场中,再也看不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场面,而是各式机器高效、有序地工作。  
   “智慧农业实际上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多个先进生产力要素融合后农业产生方式的变革,是农业信息化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赵春江介绍,“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生产系统的智慧管控能力,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重点应用,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发现规则和知识,构建知识图谱,通过网络可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知识服务。赵春江团队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目前已覆盖3550个品种的全息知识图谱库,包含知识图集超过1000万张、农业知识200万条、生产管理模型1.2万个。这一平台有近千万用户,平台上不仅有2690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300个以及近50万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民答疑解惑,还有智能问答机器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平台实现了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三类人群互动,盘活了现有农业科技资源,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农业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另一重要方向,该领域涌现了众多初创公司和代表性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曾有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2.8%。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三类农业机器人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分别是无人驾驶拖拉机、挤奶机器人和农业无人机,挤奶机器人在欧洲养殖业应用广泛,而农业无人机则以中国的大疆和极飞等企业为代表。  
   “电脑替代人脑、机器替代人力、自主替代进口,这是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最重要的三件事,”赵春江强调,“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和社会力量,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携手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研制核心产品,加快产业化应用,引领农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