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泰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等共同编著的《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近日在中原农民出版社首发出版。据了解,该图鉴记载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509属1819种,其中以中国为模式产地的有370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1/5),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已发表的有260多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1/7),而且不少种类为中国或东亚特有种。本图鉴所
本网讯 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发布的2015年第127号公告称,根据质检总局关于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和考核的相关管理规定,经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以及质检总局文件审查和现场考核,全国236个示范区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批准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全国236个示范区里,产品品类涉及食用菌的单位增加到了20个,包活河北平泉、山西昔阳、辽宁
近年来,亚布力林业局紧紧围绕“把资源管理起来,让职工群众富起来”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职工创业增收致富”工程。在黑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亚布力林业局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引导、技术支撑等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职工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走上增收致富路。为更好地发展黑木耳产业,“十二五”时期,亚布力林业局成功申请了“雪乡红黑木耳”地理标识商标,制定下发了《食用菌产业扶持奖励办法》、《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和《职工增收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准确把握“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呈现哪些特点?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韩长赋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装备基础更加雄厚,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机遇十分难得;另一方面,各种新老矛盾相互交织叠加,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可以说,“十三
2015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曾做过有关中国农业品牌化的十大预测。 其中包括:农业品牌化进程全面进入深水区,农产品消费呈现品牌消费热潮,农业的发展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区域公用品牌的竞争格局初现,跨界人才促进农业品牌化进入快车道,各种农业品牌经营模式先后登场,数字品牌塑造成为新风尚,农业品牌化服务将出现战略联盟机制,农业的丰富资源
据悉,近年来内蒙古扎兰屯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黑木耳产业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技术、物质支撑促进黑木耳产业进步。为了进一步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扎兰屯市政府出台黑木耳产业扶持政策,连续三年从市本级财政拿出500余万元进行扶持奖励,对种植黑木耳的菌农给予每个菌袋0.2元的补贴。同时每年邀请黑龙江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来扎兰屯市讲解最新的黑木耳种植方法,定期对菌农进行技术指导。2015年,扎兰屯市共种植黑木耳2
“十二五”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厅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全省食用菌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2014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92.17万吨,总产值65.32亿元。预计2015年全省食用菌鲜产100吨,产值70亿元以上,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49.9万吨和39.3亿元,增长99.6%和128.01%,年均增长19.9%和25.6%。从品种结构来看,香菇占食用菌总产量的46%左右,平菇占20%左右,黑
近年来,湖北房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以食用菌产业带动精准扶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食用菌产量已达3200多吨(干品),产值超过2亿元,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达到7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7个,发展栽培食用菌农户6万多户,年人均增收1200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据了解,房县地处被誉为“食用菌生产黄金线
今年以来安排我省农牧业发展资金42.35亿元,比2014年增长5亿元。12月23日获悉,自去年全国农业援青合作对接活动开展以来,农业部和各省市发挥行业指导职能,加大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了我省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为“十三五”我省农牧业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农业援青工作主要体现在指导意见落实有力、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合作机制不断深化、资金支持明显增强、科技人才援助持续深化、
近年来,为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山西省交口县不断尝试,推陈出新,创造了依托特有的林木资源和独特的温凉气候,按照“龙头带动、基地示范、辐射农户”的新模式,大力推进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 为了促使食用菌种植产业不断发展,交口县农业局构建了“四大体系”保驾护航。分别为:生产组织体系。以菌棒生产和加工企业为龙头,种植基地、专业村为基础纽带,种植户为基本组成,“三位一体”,集群发展;技术服务体系。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