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会
- 上级协会
- 分会简介
- 分会领导
- 机构设置
- 机构设置
- 工作规划
通知公告more>
邬高兰:竹林里的“蘑”法师
发布时间:四川叙永县水尾镇竹林面积28万亩,有竹种40余种,以竹林为主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1%。

邬高兰蹲在竹林里察看菌子长势。杜杰/摄
去年11月,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邬高兰在竹林里施“蘑”法,测试新的生产线——在投放的菌种上铺上了竹屑,还把有营养成分的菌料移植到竹林地里,让土壤更加肥沃、蓬松、增加透气性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吃水和保湿的能力。
邬高兰介绍,目前,平均每天能收获3吨左右的大球盖菇。“新生产线”可以年产200吨食用菌脆。

大球盖菇。郭慧琳/摄
什么是食用菌脆?在合作社看到,清洗池里,胖嘟嘟的大球盖菇不停翻滚,身上的泥巴一点点被洗去,再经过低温脱水处理,原本新鲜饱满的大球盖菇摇身一变成了口感酥脆的食用菌脆。
邬高兰如何让竹林里变“蘑”术?源于优势,也有偶然,更在坚持:14年前,邬高兰和丈夫回到老家水尾镇,准备创业的夫妻俩,开始琢磨着如何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做点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邬高兰结识了四川农业大学菌菇方面的教授同乡,谈起林下菌种植,两人一拍即合。由于缺乏技术、选种不良、没有经验,邬高兰通过认识的大学老师到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取经”。一头扎进了变“蘑”术的海洋里,观察菌丝、选育菌种、培养菌株……
后来,学有所成的邬高兰成立叙永县稼桔土特产有限公司和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村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竹下菌规模化种植,形成专合社提供菌种、技术、产品回收、统一包装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

菌种培育基地。杜杰/摄
“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我们钻研出纯天然的蘑菇栽种和管理方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蘑菇在林下自然生长。”邬高兰介绍,目前已培育出大球盖菇、毛木耳、羊肚菌、黑皮鸡枞、竹荪、紫云等20多个食用菌品种,其菌种在全县十多个乡镇广泛种植。
去年,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叙永县认定为县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据了解,在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专家指导下,合作社依托周边农户和多年的大胆试验探索,打造出“竹下是菌,菌上是竹”的立体空间利用模式5000余亩,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收益和年底分红等方式,实现年生产鲜菇3000吨,干菇45吨,年销售收入超过800万元。(来源:川观新闻 泸州观察 叙永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