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关于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建议
发布时间:2023-09-15
1. 加强种业技术研发和管理
我国需制定食用菌种业规划,鼓励和加大种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投入。具体包括:
(1)开展资源收集与保育,进行育种技术研发和优质食用菌菌种维护与培育工程,创建分子育种平台,开展优质品种选育;
(2)开发培育特色品种,并创建育种平台;
(3)建立健全食用菌良繁体系,并根据产业区域优势布局制定发展规划;
(4)在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和地方种源中心,按产区布局菌种专业化繁育基地,建立区域性品种示范场;
(5)推动食用菌种业环节的专业化作,加强育种者和企业间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并增强其持续创新能力,进而促进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6)加强种业管理,加大种业执法力度,规范引导菌种市场,保障菌种优良。
2. 调整产业结构,挖掘稀有菇类品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稀有菇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为此,企业要善于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普通品种充分供给的条件下,不断挖掘稀有菇种。稀有菇种增值空间大,为此企业要瞄准商机,不断扩大珍稀食用菌产量,从而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尤其当企业在提高内在品质方面加以研究,进一步增加科技含量时,其获利的空间将会更大。
3. 优化品种结构
特色品种尤其是一些珍稀菇种近年来受到了消费市场的认可,但受到了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等条件的限制, 、配套栽培技术参数及高效技术模式集成等关键问题;需要积极探索食用菌特色品种及特色生产模式的新路径,集成特色品种栽培技术模式。
例如,近几年榆黄菇、鲍鱼菇的消费潜力增加,改变了原来以平菇为主的生产局面,而羊肚菌、金耳、红托竹荪的兴起推动了食用菌产业向特色品种方向发展的热潮。通过这些特色发展,可推进食用菌品种结构优化,甚至产业结构优化。
4. 绿色高效发展
对外源投入品、全过程安全性、节能节水、产品质量控制、生产追溯、废弃物循环处理及生产环境清洁等环节开展食用菌栽培相关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并全链条贯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多方协作,提高食用菌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进而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5. 集约化发展
引导食用菌专业化生产,进一步促进“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促进食用菌标准化,从产地—投入品—菌种—栽培—产品—收购—加工—包装—贮存—运输—营销等方面形成配套的标准体系,实现食用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规范化,并引导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低耗。
6. 加大食用菌活性成分提取和应用研究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热量低,并且含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既能加工成各类健康食品,又能通过提取活性成分,生产保健品、药品、洗化品等。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及研究应用成果,食用菌加工产品以食用菌休闲食品(包括即食食品、食用菌果脯)、食用菌饮料、食用菌药酒、食用菌调料及食用菌茶等食品为主。食用菌本身具有的营养、保健、药用功能还有待深入地研究和开发,有关的产品研发极为不足,可加强相关研究。
此外,食用菌是科普、休闲的重要题材,需要加深食用菌产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急需研究开发适宜家庭栽培的食用菌菌种、产品及配套相关技术,另一方面打造食用菌主题休闲园区、教育基地、菌物博物馆等,并开发一系列食用菌科普教育产品,如制定规范的课程设置、通俗易懂的课件以及形式多样的实操教具、展示产品等。
上一篇: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前景 下一篇: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