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发展潜力正在加速释放,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城市青年加入返乡入乡创业大军,推动着乡村新业态、新技术、新生产生活场景的不断涌现。青年返乡创业正在为乡村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城乡关系转型与政策引领助推青年返乡创业人才回乡,既是城乡关系结构性变化的动态反映,也是国家对新发展阶段乡村人才短缺问题的有力回应。一方面,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城乡关系开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纳入“三农”工作重点,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的关键阶段。新农科人才是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然而,受学科交叉不足、成果转化较慢、资源配置分散、课程更新滞后、产教协同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新农科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亟须构建“目标聚焦、对象多元、主体协同”的培育体系,以推动三农教育、农业科技、农科人才一体化发展,
今年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篇重要文章鼓舞我们树立雄心壮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基本建成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学习领会这篇重要文章,应当把握好三个核心要点。第一,把握宏伟目标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要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质效,开辟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新渠道。近来,一些地区持续改进、加强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服务,推动优质金融服务向县域、乡村拓展。我国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来源不断丰富,规模有所扩大,模式持续创新。具体而言,一是财政投入持续提高。有关部门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三农”财政投入。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增加农民收入念兹在兹: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农情、适应社会生产力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新形式,正在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具备创新思维、数字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农业人才。涉农综合性大学是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蓄水池”,探索一条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深刻把握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并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专门部署,标志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入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的纵深推进阶段。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重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县域作为联结城乡的战略节点,以数字技术赋能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激发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只有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对农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为工业和其他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保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以科技创新为核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空间产业联动新模式。随着城乡不断融合,乡村产业发展的本质是要构建一个空间互补、交通互联、服务共享的一体化空间,构建“内圈层”“中圈层”“外圈层”三圈合一的发展规划。第一是内圈层,即中心城区或城市中心区,该层是完全城市化的地区,人口和建筑密度都较高,地价较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