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会
- 上级协会
- 分会简介
- 分会领导
- 机构设置
- 机构设置
- 工作规划
通知公告more>
杜成俊:“蘑菇洞”的财富经
发布时间:
四川邻水御临镇人杜成俊,早年从事通讯、建材等行业,如今转型农业,利用天然溶洞恒温、恒湿的环境,走出一条特色种植之路。种出的蘑菇品质出众,带动周边村民就业,逐步打响“溶洞蘑菇”品牌。

今年5月,位于邻水县坛同镇方井村的蘑菇洞产业项目正式动工。目前洞内有菌包5000余个,试种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培育口蘑、凤尾菇、秀珍菇和灵芝等品种。
杜成俊介绍,溶洞种植的最大优势是天然环境,洞内上层温度常年稳定在21℃~22℃,适宜凤尾菇生长;下层保持在18℃,符合口蘑所需的恒温条件,湿度控制在85%至90%之间。这不仅省去了高昂的空调电费,更避免温度波动对菌菇造成刺激。
种植过程坚持生态有机。菌包以本地富硒土为基础,混合稻草与糠壳,保证土壤透气;浇水全部使用溶洞天然渗水。坚持每两个月更换一次的旧土并未浪费,免费送给周边村民用于蔬菜种植。
洞内种菇并非全无挑战。常年滴水需靠铺置防渗油膜解决,避免蘑菇表面产生斑痕;数台大功率风扇持续运转,保持空气流通,防止霉变;工人采摘前必须消毒,采用轻旋慢扭的手势,以免损伤可再生的菌丝。
杜成俊介绍,川渝地区口蘑市场需求存在55%的缺口,他计划将种植面积从当前的400平方米逐步扩展至溶洞下层的4000平方米,预计明年六月全面完成扩建。届时,年产量有望突破30万斤,年产值可达300万元。
下一步,杜成俊计划引入镀锌管架替换当前竹架,扩展牛肝菌、鹿茸菌等高端品种;发展研学体验、溶洞探险和采摘观光等文旅融合项目;与电商平台接洽,构建冷链物流网络,让“溶洞蘑菇”走向全国市场。(来源:邻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