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联系我们more>

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政策法规

为何再次启动全国土壤普查?“土壤三普”和“国土三调”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27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土壤退化、土壤养分枯竭、土壤污染都直接或间接引发粮食安全问题。今年,我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这是继土壤二普后对土壤的又一次“全面体检”,意义重大。那么,我国为何再次启动全国土壤普查?“土壤三普”和“国土三调”的区别是什么?“土壤三普”对于发展“土特产”有何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听听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平台工作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怎么说。

1. 为何再次启动全国土壤普查?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农业基础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托。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完成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一次普查于1958-1960年开展,毛泽东同志亲自批转原农业部党组《关于土壤普查鉴定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重点围绕摸清耕地数量和农民改土用土的经验而开展。第二次普查于1979-1984年开展,《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会议报告和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方案》部署了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重点普查了我国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肥力等基本性状,普查成果成为我国各种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的基础数据。

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至2025年,用4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那么,时隔40来年,我国为何再次启动全国土壤普查?

郭永田介绍,土壤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的调查。普查好土壤对于科学分类土壤、合理规划利用土壤、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是一个构成非常复杂的系统,不仅有固体、气体、液体的部分,还有微生物的环境。比如说固体部分,它是由很多种矿物质组成,占土壤很大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从气体部分看,土壤的结构里边有很多孔隙,空气里边的气体就可以进入到土壤里边,大量的氧气、氮气等是构成土壤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液体部分就是土壤里面含有一定的水分和各种盐分的溶解物;微生物的部分也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一克土壤里面有几亿个微生物,甚至上百亿个微生物。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构成的系统或者非常复杂的一个小的生态环境,所以要把这些方面查清楚。

经过40年,我国农业、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0年以前土壤普查的数据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土壤里边各种构成要素的具体情况了。比如,原来农业生产施用的肥料,有机肥比较多,现在都是大量施用化肥为主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对我们的土壤结构、理化性状指标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比如,农户现在很多使用大马力的轮式拖拉机,长期在地里耕种容易把土壤轧得很结实,耕层就容易变薄,甚至很板结。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土壤体检。

2. “土壤三普”和“国土三调”的区别是什么?


“土壤三普”和“国土三调”这两个概念,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太清楚。那么,它们到底有啥区别呢?


吴文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①调查对象不同。“国土三调”是土地,“土壤三普”是土壤。

②调查目的不同。“国土三调”实际上更多是摸清耕地的数量。在数量的基础上,国家这次启动了“土壤三普”,主要是摸清楚耕地的质量。

③调查内容不同。“国土三调”是摸清楚某一个时间点,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特别是利用情况、群属情况。“土壤三普”核心是立足于土壤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性状,包括它质量的一些变化、演替特征等。

④调查范围不同。“国土三调”是覆盖我国陆地的所有面积。而“土壤三普”是接近110亿亩面积,覆盖了全国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这些农用地,还有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实际上,它是和粮食生产相关的林草地,再加上具有开垦潜力的未利用土地的土壤资源。

“土壤三普”与“国土三调”相互衔接,“土壤三普”需要用“国土三调”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来编制工作底图。“土壤三普”成果可推动土地利用类型布局的优化,为确定特色农产品规划布局、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治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发展啥“土特产”?“土壤三普”告诉你

土壤是农业基础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托。我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分布众多,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是土壤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土壤三普”对于优化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发展“土特产”有何意义?

吴文斌表示,这次“土壤三普”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因为“土特产”往往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所以这次“土壤三普”,除了全面的体检普查之外,还围绕土特产区的土壤做了一次专门的调查。如果我们把土特产区的土壤特性弄清楚了,下一步针对乡村振兴土特产区的布局就有了数据支撑。如果想进一步发展“土特产”,首先要看的就是土壤环境是否适合。为什么五常大米好吃,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茶叶富硒,为什么哈密的瓜甜?其实这些都和土壤有一定的相关性。

据郭永田介绍,这次土壤普查初步匡算后,仅分析化验方面就形成6亿多笔的海量数据。我国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构建数据库系统,对所有的耕地质量、耕地指标建档立案,就像每一个人有体检报告一样,能够直观地反映土壤分布在什么地方、边界在哪个地方。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对于精准地指导现实农业生产、农业布局、科学决策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数据将是我们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要把它用好,为将来改造农田、建设农田、改良土壤提供重要的依据。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的食物之源、生存之本!摸清土壤“家底”旨在掌握粮食生产土地潜力,提高土壤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守护大国粮仓。


(来源:农民日报、鲤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