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19号4号楼1701 邮编:100043
电话:010-68666811\68669733
传真:010-68658322
邮箱:info@cefic.org.cn
“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描述的正是食用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王贺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食用菌产值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油、果、菜,居第五位,已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一方面利用工农业副产品和废弃生物质作原料,一方面生产后的菌糠添加适量化肥作有机肥料,资源再利用,促进循环农业
文|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我们谈到有机农业,大都重视有机农业技术,如何施肥、灌水,如何防虫治病,如何净化环境和肥沃土壤,围绕这些内容出现了诸多的技术,还有了不同的有机农业门派。但是人们普遍忽视了一个有机农业的重要因素,即村落的存在。村落不仅是有机农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有机农业可持续的重要保障,那些要农业不要村落,或者对村落与农业关系视而不见的做法,难以形成真实
文|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发展动能就是驱动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及其动力机制实现方式。不同农业发展历史阶段,农业发展动能存在着明显差异。人类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阶段。原始农业主要依靠劳动力关键要素采集和渔猎获得生存需要的物质资料。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增加农产品产量作为农业发展动能。现代农业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化学投入物、机械
7月21日—23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尚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黑龙江省尚志市成功举办。会期,黑龙江北味集团企划总监郭婷以《创新思路集群发展——打造黑木耳全产业链》为题目,从当前我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趋势等方面作了以下报告:
近日,第十八届中国粮食论坛在长沙举行。此次论坛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在场多位专家就中国粮食的现状,探讨并分析了未来粮食的发展方向,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加快形成农产品价格机制。“当前,粮食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问题日益突出,下游产业经营困难,财政负担加重,国际谈判压力增大,政策实施效果逐步衰减,外部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局局长程国强介绍,目前
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占世界的70%,食用菌产业已经跃升到中国的第五大种植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食用菌不仅成为国人的餐桌佳品,还大量出口国外,一批与食用菌相关企业不断壮大,并涌现众多上市公司。有人说,中国食用菌产业进入了“百菌争艳”的局面,但是产业链短,技术短板突出,盲目扩张留下了潜在风险,尤其是大量资本进入食用菌产业,造成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加速了食用菌产业的洗牌,兼并重组将与亏损倒闭并行,
7月21日—23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尚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黑龙江省尚志市成功举办。会期,在黑木耳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报告会上,北京菇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季占军以《黑木耳螨虫防治》为报告题目,从螨虫对黑木耳的危害性、螨虫感染的判别方法、螨虫的防治方法等方面做了精彩发言:
7月21日—23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尚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黑龙江省尚志市成功举办。会期,在黑木耳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报告会上,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副教授伦志明以《黑木耳生长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为报告题目,针对黑木耳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发生的原因和防控措施做了精彩发言:
8月1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野外采集暨广西食用菌产业提升技术培训班在南宁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李玉教授出席并作专题报告会。会议由广西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郭绪全主持。李玉从食用菌具有的优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当前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他表示,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近年来,国家对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对推动
7月21日—23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尚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黑龙江省尚志市成功举办。会期,在黑木耳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报告会上,黑龙江林口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聂林富以《立体串袋黑木耳速生高产种植新技术》为报告题目,从立体串袋栽培黑木耳的优点,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精彩演讲: